![]() ![]() |
|
2022云南公务员省考每日一练汇总_省考备考题库及解析 | |
2022云南省考助力汇总_省考行测备考攻略 |
1 、(单选题)成长∶衰亡
A.坚定∶彷徨
B.美好∶苦难
C.深刻∶纯真
D.复杂∶单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成长”和“衰亡”是一个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二者属于反义关系。而且“成长”是正向的发展,而“衰亡”是负向的发展。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坚定”和“彷徨”是对待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态度,二者属于反义关系,而且“坚定”是正向态度,“彷徨”是负向态度,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美好”的反义词是丑陋或糟糕,而不是“苦难”,排除;
C项:“深刻”的反义词是肤浅,而不是“纯真”,排除;
D项:“复杂”和“单纯”是一个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二者属于反义关系,但是“复杂”与“单纯”不存在正负向的区分,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2 、(单选题)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其中,内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叙述者等同于该人物本身,即叙述者所知道的同该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了内视角的是:
A.《金锁记》中,作者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掲示了曹七巧等人的悲剧命运
B.《白象似的群山》中,作者置身于所有角色之外,客观叙述故事中的人物命运
C.《孔乙己》中,作者即故事中的小伙计,用旁观者的口吻描写其所见所闻
D.《包法利夫人》中,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展示情节,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内视角”,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②叙述者等同于该人物本身,即叙述者所知道的同该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作者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没有“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也没有“等同于小说中某人物本身”,不符合定义;
B项:作者置身于所有角色之外,没有“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也没有“等同于小说中某人物本身”,不符合定义;
C项:作者即故事中的小伙计,说明作者“借助小伙计的感觉和意识”,作者等同于该人物本身,用旁观者的口吻描写其所见所闻,说明“作者所知道的和小伙计知道的一样多”,符合定义;
D项: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展示情节,没有“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也没有“等同于小说中某人物本身”,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3 、(单选题)如图是常见的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物体顶起。若千斤顶两臂间的初始夹角为120°,物体重量保持不变,则下列关于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两臂受到的压力随夹角的减小而减小,且一定小于物体的重力
B.两臂受到的压力随夹角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且在90°时压力最小
C.两臂受到的压力随夹角的减小而增大,但不可能大于物体的重力
D.两臂受到的压力随夹角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不会超过物体的重力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受力分析问题。
第二步,分析两臂的受力情况。
设每个臂受到的力均为T,物体的质量为F,则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2Tcosα=F,则T=,所以随着α的角度逐渐变小,T也逐渐变小。因为α的初始状态为60°,代入,可得T=F,所以之后的每个状态中,两臂的压力T均小于物体的重力F。
因此,选择A选项。
4、(单选题)小李和老张同时在同一点沿同一环形跑道健身锻炼,小李跑步,老张慢走。若同向而行,小李追上老张所需时间是两人相向而行相遇所需时间的x倍。假设两人运动均为匀速,且小李跑步是老张慢走速度的y倍,则下列能反映y与x关系的是:
正确答案:D
解析
5 、(单选题)某医院内科,今年门诊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30%,平均每位患者的门诊花费比上一年下降了20%,若上一年该医院内科门诊收入为3000万元,那么今年的门诊收入大约是多少万元?
A.2600
B.2880
C.3120
D.3640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
第二步,总收入=人均收入×人数,今年的收入是3000×(1+30%)×(1-20%)=3120(万元)。
因此,选择C选项。
省考hot资料 | 省考备考资料 |
2022云南省考寒假作业(¥1) | [省考六轮模考卷]答题纸+解析课程+彩印全解手册(¥19.9起) |
云南省考党史备考礼包(¥0) | 2022云南省考联考公务员书课包(¥129)![]() |
2022云南省考敲重点大礼包(¥1起)![]() |
[2022公考学霸套装11本]行测+臻题(¥149) |
(课程+图书)彩云公考(¥19) | 公务员考试必刷10000题22本(¥199) |

+小编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6 、(单选题)一辆汽车第一天行驶了5个小时,第二天行驶了600公里,第三天比第一天少行驶200公里,三天共行驶了18个小时。已知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与三天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问三天共行驶了多少公里?
A.900
B.800
C.1100
D.1000
正确答案:A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第一天平均速度为v公里/小时,根据第三天比第一天少行驶200公里,可知第三天的行驶距离为5v-200,通过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与三天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可列方程5v+600+5v-200=18v,解得v=50,则三天共行驶的距离为18×50=900(公里)。
因此,选择A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数字特性法解题。
第二步,由于一共走了18小时,因此总距离应该是18的倍数,排除B、C、D。
因此,选择A选项。
7 、(单选题)①当时的塞纳省省长奥斯曼规划了一座地下之城,将巴黎发展成一座立体化的城市
②从中世纪延续而来的平面化城市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需要
③后来,这个以下水道系统为基础的地下巴黎,随着公共产品种类的增加而不断添入新功能
④现在,地上的巴黎光彩照人,地下的巴黎默默付出,二者共同承载着这座千年古都的迷人风情
⑤城市形态由地上向地下延展,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⑥作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世纪的巴黎面临着一场迫切的现代化转型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④③⑤①
B.④⑥③⑤①②
C.⑥②①⑤③④
D.①⑥④⑤②③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①句“当时”没有明确的指代内容,不适合作为首句,排除D项。④句说现在的巴黎,⑥句说19世纪的巴黎,故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⑥句应在④句之前,排除B项。再比较②句与⑥句。⑥句引出19世纪的巴黎面临着一场迫切的现代化转型,②句“平面化城市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是对⑥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平面化城市”指的就是巴黎,因此⑥句应为首句,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C选项。先用⑥句引出“19世纪的巴黎面临着一场迫切的现代化转型”这一话题,接下来围绕该话题展开介绍,最后④句说到现在的情况,整体语义通顺连贯。
因此,选择C选项。
8、(单选题)近年来因程序违法败诉的行政诉讼案件不少。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是依然不乏职能部门________。说到底,还是“重结果,轻程序”,不把程序当回事,行政行为自然经不起推敲。程序是保证我们有效实现结果的合理设计,程序正当得不到________,必然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知故犯履行
B.老调重弹落实
C.重蹈覆辙尊重
D.以身试法认同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意思是说职能部门没有避免前车之鉴,仍然犯以前的错误。A项“明知故犯”指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D项“以身试法”形容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也指明知故犯。二者没有体现与前车之鉴的联系,只是单纯强调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D项。B项“老调重弹”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重蹈覆辙”指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非常契合文意。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文段说到不把程序当回事,强调的是意识层面,而不是实际的行为层面,因此“程序正当得不到尊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落实:①(计划、政策、措施等)具体明确,能够实现;②使落实;③(心情)安稳;塌实。尊重:①尊敬;敬重;②重视并严肃对待;③庄重(指行为)。认同:①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②承认;认可。
9 、(单选题)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是:
A.12岁的小博在电脑方面天赋异禀,被一家IT公司破格录用
B.小丹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为一年
C.由于订单量激增,公司要求员工近两个月每周只能休息一天
D.小林不能胜任单位安排的工作,单位直接解除了与小林的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法。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2岁的小博未满十六周岁,且不属于这三种特殊领域之一,因此用人单位不能招用。
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6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因此,单位不能直接解除与小林的劳动合同。
10、(单选题)下列与扶贫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
B.扶贫工作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
C.全面发展高新产业是《“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D.脱贫目标是到2035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正确答案:A,我的选择:尚未作答。回答错误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最早提出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此,应改进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转变。
C项:《“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要产业发展脱贫,其中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十三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
D项:《“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脱贫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
解题技巧:常识题选项中出现了国家核心领导人的相关说法或者论断一般都是正确选项,应优先考虑。
省考hot资料 | 省考备考资料 |
2022云南省考寒假作业(¥1) | [省考六轮模考卷]答题纸+解析课程+彩印全解手册(¥19.9起) |
云南省考党史备考礼包(¥0) | 2022云南省考联考公务员书课包(¥129)![]() |
2022云南省考敲重点大礼包(¥1起)![]() |
[2022公考学霸套装11本]行测+臻题(¥149) |
(课程+图书)彩云公考(¥19) | 公务员考试必刷10000题22本(¥199) |

+小编了解更多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