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试题资料

首页 > 楚雄公务员 > 试题资料

楚雄省考行测每日一练_楚雄公务员行测考试题库及解析(2022.1.26)

云南华图 | 2022-01-28 15:21

收藏

star01以下内容~点击查看star01
2022云南公务员省考每日一练汇总_省考备考题库及解析
2022云南省考助力汇总_省考行测备考攻略

云南省考专题信息网 star01 2022云南省考公告预约

云南省考职位库 star01 省考职位分析

  1 、(单选题)老字号∶新品牌∶传承

  A.老传统∶新花样∶质疑

  B.老配方∶新工艺∶创新

  C.老问题∶新思考∶评价

  D.老物件∶新东西∶区分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老字号”和“新品牌”都是品牌,二者属于并列关系,而且“老字号”需要“传承”。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老传统”和“新花样”属于并列关系,但是“老传统”可以被“质疑”,而不是需要,排除;

  B项:“老配方”和“新工艺”属于并列关系,而且“老配方”需要“创新”,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针对“老问题”可以有“新思考”,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老问题”与“评价”搭配不当,排除;

  D项:“老物件”和“新东西”属于并列关系,二者可以“区分”开来,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2 、(单选题)妄想,指一种病态的信念,尽管不符合事实,但仍坚信不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妄想的是:

  A.尽管被拒绝许多次,但他想或许下次她就会买他的保险

  B.尽管许多医院的专家都诊断他无病,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反复就医,并认为那些医生不负责任,有意害自己

  C.尽管他的老伴已去世多年,但他还是会经常想起她

  D.她想如果再勤奋点,就能考得更好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病态的信念;

  ②不符合事实但仍坚定不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尽管多次被拒,依然觉得可能会购买保险,不符合“病态的信念”,不符合定义;

  B项:医院诊断无病,即事实为无病状态,却依然坚信自己患病,符合定义;

  C项:经常想起过世老伴,想起只是怀念,并非对某种信念的坚定不移,不符合定义;

  D项:再勤奋点就能考得更好,符合事实,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3 、(单选题)暴雨∶洪涝∶排涝

  A.炎热∶干旱∶减产

  B.路滑∶摔倒∶哭泣

  C.假日∶拥堵∶疏导

  D.地震∶伤亡∶救助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暴雨”会导致“洪涝”,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洪涝”发生后需要“排涝”,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暴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炎热”会导致“干旱”,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干旱”会导致“减产”,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排除;

  B项:“路滑”会导致“摔倒”,“摔倒”后可能会“哭泣”,而不是需要“哭泣”,排除;

  C项:“假日”可能会导致“拥堵”,“拥堵”之后需要“疏导”,但“假日”不是自然现象,排除;

  D项:“地震”会导致“伤亡”,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伤亡”发生后需要“救助”,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4、(单选题)张先生习惯每天晚饭后出门散步,以下是某天用手机App记录的散步路径,其中P点为起始点和终点。假设张先生每分钟走60米,若中间不停留,他走一圈需要多长时间?

  A.17分钟

  B.33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正确答案:B

  解析

  5 、(单选题)林先生要将从故乡带回的一包泥土分成小包装送给占其朋友总数30%的老年朋友。在分包装过程中发现,如果每包200克,则缺少500克,如果每包150克,则多余250克。那么,林先生的朋友共有多少人?

  A.15

  B.30

  C.50

  D.100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假设林先生的老年朋友为x人,根据泥土总量不变,可列方程,200x-500=150x+250,解得x=15(人)。

  第三步,又根据题目给出的林先生老年朋友数为林先生朋友的30%,即可知林先生朋友的人数为15 / 30%=50(人)。

  因此,选择C选项。
 

省考hot资料 省考备考资料
2022省考寒假作业(行测+申论+时政)(¥1)jian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39起)hot
2022云南省考敲重点大礼包(¥1起) [省考六轮模考卷]答题纸+解析课程+彩印全解手册(¥19.9起)
点击购买省考蜕变计划(¥0.66) [2022公考学霸套装11本]行测+臻题(¥149)
【云南】2022年时政周播50讲版(¥9) 公务员考试必刷10000题22本(¥209)
云南省考党史备考礼包(¥0) 2022年云南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课程+图书)(¥680)
【党史党务】学党务、知党史、助上岸(¥0) 公考考点速记口袋书10本行测各模块+申论热点(团¥39)
特惠申论字帖十五天练好字(团¥9.9) (课程+图书)彩云公考(¥19)
小编微信
+小编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解锁更多备考题~还能催更哦

  6 、(单选题)丙地为甲、乙两地之间高速公路上的一个测速点,其与甲地之间的距离是与乙地之间距离的一半,A、B两车分别从甲地和乙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的位置距离丙地500米,两车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刻原路返回,第二次两车相遇也为迎面相遇,问第二次相遇的位置一定:

  A.距离甲地1500米

  B.距离乙地1500米

  C.距离丙地1500米

  D.距离乙、丙中点1500米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

  第二步,设甲丙的距离为x米,那么乙丙的距离为2x米,第二次仍为迎面相遇,故两车速度比不能超过2∶1,那么第一次相遇A车走了(x+500)米,B车走了(2x-500)米,根据两端出发多次相遇问题公式,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的3倍,故第二次相遇时A车共走了3×(x+500)=3x+1500(米),3x是甲乙的全程,故A车走了从甲到乙的全程后又走了1500米,即距离乙地1500米。

  因此,选择B选项。

  7 、(单选题)智慧是哲人对世道人生、天地宇宙的独见独闻或先知先觉,它注定不是________的市井常识,也不是循规蹈矩的老生常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哲学的进步实则是哲人学术与智慧的不断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兼收并蓄

  B.人云亦云推陈出新

  C.妇孺皆知精益求精

  D.拾人牙慧融会贯通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此处要填的成语需要修饰“市井常识”。A项“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常搭配“事情”,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D项“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故此处填入“推陈出新”最恰当,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C项“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无法对应文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排除C项。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妇孺皆知:指众所周知。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8 、(单选题)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________的阐释:中国乡村秩序是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开始的。此后时空流转,纵使百转千回,讨生活也好、讨理想也罢,走出去的中国人,还是会被故土的浓烈情思所牵绊。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年回家,大概是三件事:一是省亲,________思念之苦;二是乡愁,归于故土之亲;三是仪式,________精神传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恰如其分消除感悟

  B.一针见血慰藉濡染

  C.高屋建瓴抚平感服

  D.鞭辟入里解除渲染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所填词语修饰费孝通先生的阐释,要表达的是阐释“清晰透彻”,因为后文透彻明确地点破了中国乡村秩序的本质。A项“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侧重“合适”;C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有全局性思维,该词侧重于“全局性”。二者均无法体现“透彻”,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C项。B项“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D项“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二者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该空所填词语搭配“精神传承”。B项“濡染”指沾染,受熏陶,通过仪式的举办让后人感受精神的传承,符合文意。D项“渲染”原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也可以比喻夸大的形容或烘托之意,语义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慰藉”指安慰,抚慰,“慰藉思念之苦”搭配合适且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消除:使不存在。抚平:抚摸使(心情)平和。解除:解决、消除,一般指去除某种状态或者从某种情绪之中退出。感悟: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是一种心理上的妙觉。感服:①谓使人感动而悦服;②感动佩服。

  9 、(单选题)下列名言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屈原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商隐

  D.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古诗词。

  第二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出自华罗庚。华罗庚,数学家,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作者不是屈原。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代表作还有《锦瑟》《夜雨寄北》等。

  B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不是杜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代表作还有《行路难》《蜀道难》等。

  C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作者不是李商隐。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还有《九歌》《九章》等。

  10 、(单选题)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起源于唐太宗时期,成熟于唐玄宗时期

  B.宋朝时科举增设武举,采用糊名法加强考试公平性

  C.“三元及第”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第一名

  D.戊戌变法提出废止科举主张,科举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举制度。

  第二步,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三元及第”。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起源于唐太宗时期的说法错误;一种说法认为科举制度成熟于唐宋时期,另一种说法认为科举制度经历了唐朝的完备、宋朝的改革、元朝的中落最后成熟于明清时期,但不论哪种说法,将科举制度成熟时期认定为唐玄宗时期均不正确。

  B项:武则天时增设武举,并设立殿试;北宋对于科举制进一步发展,采用“糊名法”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宋朝增设武举的说法不正确。

  D项: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包括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设京师大学堂等内容,但是并没有废除科举制度,一直到1905年,清末新政才宣布正式废除了科举制度。
 

省考hot资料 省考备考资料
2022省考寒假作业(行测+申论+时政)(¥1)jian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39起)hot
2022云南省考敲重点大礼包(¥1起) [省考六轮模考卷]答题纸+解析课程+彩印全解手册(¥19.9起)
点击购买省考蜕变计划(¥0.66) [2022公考学霸套装11本]行测+臻题(¥149)
【云南】2022年时政周播50讲版(¥9) 公务员考试必刷10000题22本(¥209)
云南省考党史备考礼包(¥0) 2022年云南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课程+图书)(¥680)
【党史党务】学党务、知党史、助上岸(¥0) 公考考点速记口袋书10本行测各模块+申论热点(团¥39)
特惠申论字帖十五天练好字(团¥9.9) (课程+图书)彩云公考(¥19)
小编微信
+小编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解锁更多备考题~还能催更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